吃出来的垃圾再“吃”回去 湿垃圾末端处理曙光来了

上传时间:2019-08-22 09:35:00

   垃圾分类,从2019年7月前后,上海拉开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序幕起,就一直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闲聊还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随时可见,随处可见。   

  在面临了“杭州三到四年产生的垃圾能填满整个西湖”的困境后,我们终于开始直面垃圾处理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生活垃圾的产量中大部分都是湿垃圾,占比超过50%,湿垃圾即易腐垃圾,包括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   

    自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湿垃圾处置备受关注,日均产生4800吨,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数量庞大的湿垃圾,如何更快更高效的处理湿垃圾,是垃圾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养虫吃掉湿垃圾 这么大的量可行吗?   

    目前,我国湿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为主,但这种方法速度慢、周期长、异味大,而且容易产生渗滤和有毒的气体。因此,很多业内人士积极探索新的、更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养虫吃湿垃圾就是其中的一种。   

    五谷虫——苍蝇幼虫来处理湿垃圾较有代表性。湿垃圾经过粉碎后,作为五谷虫虫卵的日常饮食,经过几十天的饲养后,虫卵长成幼虫,随后将幼虫和虫粪在生产线上自动分离,由于五谷虫皮薄体大,可以用作虫蛋白饲料饲养动物,而虫粪则被堆肥发酵,形成了有机肥料。   

    有专家指出,1吨虫可以吃掉5吨的餐厨垃圾,还能产生2吨可作为有机肥料的粪便,被养成的五谷虫又可以变成虫蛋白饲料,这样算来,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并存,确实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湿垃圾处理方式。事实上,类似五谷虫处理湿垃圾的虫类还有很多,比如黄粉虫、红头蝇蛆和黑水虻等。   

    分解速度快,在封闭空间进行没有二次污染,易于规模化生产、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两大产生物利用价值高,相比起来,养虫处理湿垃圾具有厌氧发酵等处理工艺无法匹及的优势。处理效果均符合对湿垃圾处理的希望,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占地需求大,用地难。业内人士在养虫过程中,都曾遭遇过用地问题。就拿上海的一家养虫公司来说,日均湿垃圾处理量约8吨,需5000平方米的面积,随着湿垃圾日均处理需求的增加,养虫处理湿垃圾的用地面积就会增加,以上海为例,如果想要达到日均7000吨的湿垃圾处理能力,照这样计算,可是一块不小的用地。   

    因为占地面积大,所以养虫处理湿垃圾很难落户市区内,更适合土地面积广阔的郊外地区。   

    养虫过程中废气、废水处理等问题仍在探索中。在湿垃圾处理过程中,还要关注废气和废水的处理,那么五谷虫等在处理湿垃圾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废气和废水?是否需要配备废气处理设备和废水处理设备,所排放的污染物会不会对环境等造成影响?   

    目前关于养虫处理湿垃圾的方式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贯穿整个流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不管怎么说,养虫处理湿垃圾都是垃圾处理的一种新尝试,将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掉正符合我国的环保理念,如果能够实现养虫处理湿垃圾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对垃圾处理行业将会是一件大好事。
文章链接: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3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