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被住建部纳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设以来,秀山县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覆盖所有乡镇和85%的行政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明显成效。
抓实“四个坚持”筑牢垃圾分类工作基础,一尘不染的水泥道、青砖堆砌的花坛、农户屋檐悬挂的红灯笼……走进秀山县梅江镇兴隆坳村,青山、绿水与路旁的院落和谐统一、相映成趣,人们可以处处感受到美丽乡村的诗情画意。“村头沟渠的垃圾没有了,田间地头的塑料袋不见了,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上了各种花草。跟以前比起来,我们现在住的比起城里的别墅也不差。”谈起近年来生活环境的变化,兴隆坳村的村民深有感触。兴隆坳的变化只是县里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里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得以有效推进,关键在于做到了‘四个坚持’。”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县长亲自挂帅,县“四大家”分管联系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县财政局、县城市管理局等19家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以及村居分别建立健全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了政令畅通、运转高效、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秀山县坚持设施先行,配套建设到位。在设施设备方面,按照“户有垃圾桶、村有收集车、乡有转运车、县有处理场”的要求,不断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24座,配置垃圾转运车140余辆、垃圾箱体3000余个、分类垃圾桶5万余个、分类手推车1200余辆。在人员配备方面,县里采取“固定+兼职”的模式,优先聘请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队伍。目前,全县配有农村垃圾分类保洁人员1572人,基本实现村组全覆盖。秀山县还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投资1000余万元,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建成梅江镇兴隆坳村、石耶镇青龙村等85个垃圾分类示范村,有效带动了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全面开展。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在让老百姓转变观念,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为此,县里坚持氛围营造,舆论引导到位,通过制作宣传栏、书写标语等不同方式,利用电视台、网络、APP等媒体平台,结合乡镇实开展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引导,实现了村民由原来的“要我分类”转变为“我要分类”。
创新“五大机制”
层层压实分类主体责任“垃圾分类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我乐意带头。”在中平乡地岑村,老党员说道。
在县里,像这样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注重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是我县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机制之一。”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层层压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该县创新探索了“五大机制”。建立党建引领+卫生约束机制。县里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范畴,按照“党支部书记包村、村支两委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模式,为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分类工作提供坚强的战斗力支撑。同时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个村居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写入当地村规明约或自治公约,明确村民责任和义务,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在经费方面,县里建立了政府投入+村民自筹机制。按照“中央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一点,县乡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农村居民自筹一点”的筹资思路,通过不同渠道广泛筹集资金。仅今年,该县累计筹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资金3500余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卫生收费制度。截至目前,全县缴纳卫生费人口达到25万余人,缴费比例达到87.5%,每年度筹集卫生费用300余万元,通过宣传引导,村民自觉缴费意识明显提高。为有效形成全县上下合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秀山县还建立了“县级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村(居)、村(居)对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对各户”的逐级检查评比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对季度考核连续两次或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乡镇(街道),诫勉谈话主要负责人,并取消当年以奖代补资金和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为了让村民在保护环境中得到“真实惠”,县里还建立了积分兑换机制。村民将收集的可再生资源变卖到垃圾积分兑换超市或武陵生活馆,积分可在超市或武陵生活馆换取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此外,秀山县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平均每天处理的快递业务就近10万单,仅10万单快递产生的废纸板、塑料等可回收物数量不可忽视。为此,秀山县成立了专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既解决了快递产生的垃圾回收,也有效保护了环境。如今,该公司已累计回收再生资源1000余吨,实现经济效益150余万元,全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已实现“全方位无死角”。
实现“三大效益”
彰显分类工作成效,“以前提到农村,大家就感觉脏乱差,村里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的现象的确很常见,但现在这些陋习基本都得到了改变。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回来后,都说村里既干净又漂亮。”县石耶镇青龙村人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有效途径,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县里充分结合农村生活垃圾的结构,不同垃圾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极大程度的变废为宝,既可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也能极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终端处理成本。目前,该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100%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在环境质量方面,垃圾分类有力地推动了县里乡村治理,促进了乡村振兴,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些卫生顽疾能到有效处理,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每年减少末端处置填埋垃圾量达1万余吨,大大节约了国土资源。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垃圾分类,目前秀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比例达25%以上,近两年来,累计回收利用可回收垃圾1.5万余吨,实现经济效益2600余万元。已建成投用堆肥池85个,年均处理垃圾2400余吨。两年多来,累计节约转运处置成本费用600余万元。
与此同时,县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凸显。自县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积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等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广大村民文明健康意识、自觉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意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家喻户晓,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干部职工经常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心,群众对干部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干群关系得到不断融洽。“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种新时尚。”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力争2020年底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