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将这些物品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吧,看谁投得又快又好。人们热情高涨,大小朋友纷纷排队参与进来。这是11月23日在金堂县赵镇十里社区举行的“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活动,现场向群众发放了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手册和垃圾分类宣传扇。这是今年金堂县每周两到三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其中一场。成都作为全国46个重点城市之一,要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金堂县自2016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尝试,按照“政府主导、试点示范、重点突破、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初步建立了“城市+农村”差异化的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模式。城市,注重专业分类和整体覆盖;农村,注重源头减量和生态利用,从而有效实现金堂县生活垃圾的前端减量和资源利用。城乡统筹、因地制宜,金堂县为推动全社会人人参与分类不懈努力。截至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在金堂累计覆盖居民15.3万户(城镇11.8万户、农村3.5万户),金堂农村累计挖掘生态降解坑9000余个,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前端减量约20%。
城市责任主体示范片区建设实现城市垃圾分类精细管理,截至目前,完成赵镇、淮口、五凤3个示范片建设,累计覆盖居民11.8万户,88个党政机关单位、198所学校、3个商业综合体、30所医院覆盖;2016年以来,城区累计分类收集可回收物1200余吨。金堂县建立了垃圾分类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集用户信息管理、分类投放信息查询、意见建议反馈、综合数据分析为一体,实现全县垃圾分类数据的实时管理和动态更新,进一步方便市民群众查看投放信息和政府监管部门数据调阅和分析。
金堂县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运行模式,严格落实物管、属地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及环卫企业等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调动更多的基层主体参与到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暂存、转运、分拣、处置等环节,让更多的基层主体从垃圾分类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责任人。
今年,金堂县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建设,严格按照“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标准,对示范片区内物业小区、三无院落、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进行全覆盖,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转运车辆、分拣中心等基础设施,日常运营采取市场化模式,由第三方社会企业负责。2016年以来累计投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桶3187套,可回收+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桶2095套,配置可回收物收运车18台、餐厨垃圾收运车30台和有害垃圾收运车16台。
农村多级分类生态化降解,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前端减量。今年,金堂县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多级分类模式,按照“可以卖钱的、易腐烂的、有害的、分完以外的”的四分类标准,通过“户分类、保洁员分类、统一集中分类”的多级分类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逐级分拣利用。户实施第一级分类,即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第一次分类;乡村保洁员对垃圾池(或垃圾桶点)的纸板、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进行第二次分类;最后由各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对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进行最后收集分类。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中果皮、菜叶、厨余垃圾所占比重较大,金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以前端分类减量为重点,实施易腐垃圾的生态降解,利用生态降解坑、沼气池等生态堆肥发酵,实现农村厨余垃圾、果皮、菜叶等就近还田利用。目前已设置农村垃圾分类投放点1885个、挖掘生态降解坑9000余个。2019年,金堂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前端减量约20%,年均减量约3万吨。
政府主导集中处理实现大件、园林、有害垃圾前端分流,据了解,金堂县将大件垃圾、园林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服务进行打包,统一交由一家社会企业运营(对其中有害垃圾,运营企业只负责收集暂存,处置交由有害垃圾专业公司),增加项目整体运营经费,便于企业进行相关基础设备投入。一方面,将大件垃圾拆解场与现有生活垃圾压缩站结合,在压缩站隔离独立空间增设大件垃圾粉碎设备,实现大件垃圾就近粉碎和处置;另一方面,对园林垃圾采取分拣、粉碎和就近还林利用的方式,有效减少园林垃圾。
通过实施城市、农村差异化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以及园林垃圾、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的前端分流处置,基本明确了金堂县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思路和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基层主体的广泛参与,节约了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经费投入,加快了金堂县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效率。
下一步,金堂县将坚持成建制整体推进分类覆盖的工作思路,以示范片、示范镇、示范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县城居住区“撤桶建点”工作,加快居住区、单位分类收集点补建改造和餐厨垃圾、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前端就地处置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垃圾分类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