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各显奇招” 开通积分奖励、设立“红黑榜”

上传时间:2020-01-26 08:02:00

青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各显奇招”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村庄(社区)占比已达到78.7%,今年底要全部覆盖

  自1月6日青岛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后,垃圾分类成为最火爆的话题之一,不仅在城市中,农村也不例外。与城市不同的是,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和处理方式均有不同的特点,基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适合于农村的路径、方法和制度。

  据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处处长李建新介绍,自2018年在全市成片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的原则,将垃圾分类推向高潮。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村庄(社区)占比已达到78.7%,并探索出多种分类模式,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分类经验。


生活垃圾分类用上“智能神器”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孙家屯村,如今每户门前都统一放置了一个40升分类垃圾桶,垃圾桶背靠的墙上则固定着一个智能展板,上面排列了四个按钮,分别对应“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

“这就是我们施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神器!”孙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毕鑫告诉记者。

去年7月,孙家屯村被定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如何让村里186户560余人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毕鑫接到这个任务时“压力山大”,“好在镇上领导支持,针对垃圾分类试点,藏马镇先后召开5次党政联席会、12次群众座谈会和工作现场会。我们村里也组织了多次头脑风暴,最终确定了怎么分、怎么收、怎样可持续三个重点问题。”

根据垃圾分类的有关要求,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孙家屯村确定了“4+1”分类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煤灰、炉渣等几个类型,并成立了由4名保洁员和1名垃圾分类管理员组成的垃圾分类收集队伍,配置5台垃圾运输电动车,保洁员每天早晚两次上门收集垃圾并进行分拣,再运往定点垃圾分类站,等待市政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如果平常垃圾桶满了怎么办?据毕鑫介绍,每户门口智能展板上的按钮与保洁员手机APP和垃圾分类工作站大屏幕即时连接,在人工集中分类收集时间之余,农户如有垃圾分类投放需求,可通过一键呼叫系统实施呼叫,保洁员即时上门服务,确保全村垃圾分类不留空白。“以前全村一天能产生20多桶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后,现在8桶垃圾还盛不满,而且日产日清。”毕鑫说。


“竞争激励法”,让村民“愿意分”

  “5.9公斤废纸板,1.2公斤易拉罐……”1月9日下午,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垃圾分类低附加值积分现场,工作人员对村民李绍举运来的纸板与易拉罐称重积分,加上原有积分,卡内累计有120分,李绍举用这些积分兑换了3斤新鲜鸡蛋后高兴而归。

  据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王梅信介绍,为了激励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沙子口街道为每户家庭都开通了‘绿色账户’,一户一卡,采用实名制。“每天早晨6:30—8点进行垃圾定点投放,其他时间社区无垃圾桶、无投放点。对垃圾分类较好的居民给予餐厨垃圾每公斤2个积分的奖励,此外对可回收垃圾也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并积分,极大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社区还设立起“点赞墙”和“红黑榜”,对分类优异的农户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我们充分立足农村是‘熟人社会’的特点,实行‘奖优促劣’,使得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较城市社区更有优势。”王梅信告诉记者,村民们一开始是在争荣誉,几个月坚持下来,大家尝到了甜头,垃圾分类从“推着走”逐渐过渡到了“主动干”,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

  在督促农户分类投放习惯养成的同时,收运环节的分类也要“抓得紧”,为此,沙子口街道实行“责任链条制度”,把控垃圾投放、转运和处理整个链条的有效分类。王梅信介绍说,垃圾分拣员、收运司机和垃圾处理厂人员环环相扣,后一个环节需对前一个环节的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和负责,若前一环节分类不达标,后一环节则有权拒收。

  据了解,沙子口街道还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分别建立起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与绿化垃圾处置厂。通过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真正达到垃圾减量化目的。截至目前,沙子口街道已在39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


按1:120的比例配置垃圾分类“检察官”

  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是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动的关键。70岁的迟忠信是莱西市经济开发区草泊村的一名老党员,自去年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后,他便多了一个垃圾分类“检察官”的角色。每天早晨、午后和傍晚这些垃圾投放比较集中的时段,他都会在自己的责任区内巡回检查,遇到村民投放垃圾他会现场指导纠错。

  像迟忠信这样的垃圾分类“检察官”,莱西市按照每120户配置一名督导员的标准,总共选聘了1179名。据莱西市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莱西在全市建立起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组建市、镇、村三级监督管理队伍,实行“市级月考核,镇级周检查,村级日巡查”的三级考核制度,各村庄成立党员干部分类工作队,并选拔专职分类监督管理员,形成了管区干部包村、村党员干部包户、分类监督管理员入户的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我市各区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均取得了突破,胶州市推行“1+6+1+X”的分类模式受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肯定、城阳王家曹村社区通过建设垃圾分类“静脉产业园”,创新摸索出一套村内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王家曹村”经验、即墨田横岛度假区探索引入低温热解炉等做法、平度市则在各村推行“七个一”垃圾分类标准……

  2020年,是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冲刺之年。据李建新介绍,今年青岛市将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镇级终端处置站7处,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村100个,力争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