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1亿吨/年!这是截至2019年底,全国危险废物的集中利用处置能力。较“十二五”末期,危废利用能力和处置能力分别增长了1倍和1.6倍。危险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垃圾中的工业危废、城市垃圾中的医疗危废,以及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危废。公开资料显示,危废种类繁多,多达46个大类、479种,一个产生危废的工业生产流程一般会产生3—6个左右大类的危废。也正因此,危废监管被各级环保部门列入重点工作。2019年,生态环境部聚焦长江经济带开展“清废行动”,对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核实。除此之外,一场覆盖全国的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渐次铺开,以危险化学品单位、化工园区、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等为重点,排查整治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共完成2.1万家企业和400多个化工园区危险废物风险排查。而在新修订的《固废法》中,针对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等,增设了多项条款。换言之,作为国家重点监管的污染对象,危废不像一般工业废弃物可由产废企业自行处理。相较2015年,2018年全国利用处置核准经营规模增加67%,但设施负荷率始终徘徊在24%—27%的较低水平。按照每年超1亿吨危废实际产生量,理论上危废处置资质有近3000万吨的缺口。就处理量而言,全国仅有不到1%的企业能够处理25种以上的危废,而接近90%的企业处理危废类型少于5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省(区市)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含医疗废物)共3220份。另有数据显示,目前99%的危废处理企业为民营企业,全国2000多家危废处理企业平均处理规模仅为2万吨。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是因为危废处理拥有相对较高的资质、技术和资金壁垒。新的危废处置项目需要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危废经营许可证从审批到获得资质并投产运营需要等待较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新的危废项目从开始申请到落地投产最快需要耗时2-3年,一般则要3-5年,改扩建的项目也要1年以上的时间。同时危废行业分类多,不同的废物类别和不同的利用处置方式之间呈现较大差异。而新建项目审批慢、落地周期长,短时间难以满足处置需求,市场迎来难得一见的机遇“空窗期”。以危废处理收入2500元/吨计算,截至2019年10月底,危废处理市场规模达2500亿元。在危险废物焚烧、填埋、综合利用三种处理方式中,综合利用既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也是具有市场经济潜力的方向。2016年以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以其项目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的优势成为近年来危险废物处理项目投资的热点。这期间,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由外延扩张式的规模化竞争转为内涵升级式的品质化竞争。一般来说,拥有更全危废处置资质并能覆盖客户产生的所有危废的企业更容易吸引客户并在行业内立足。未来随着处置能力的提升,大型跨区域或区域龙头企业可利用机遇实现新的业务发展。其中资源化业务前期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少、对企业融资能力要求较低,尤为适合新晋跨界选手。在监管趋严、环保督查常态化等政策执行的背景下,业界预计危废处理的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考虑到还有大量的危废没有进入国家统计口径,若未来几年这一部分的危废产生量逐渐释放,市场空间还将提升2-3倍。从11个省发布《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项目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平均产能增长率达212%。到2020年我国危废产生量达8000万—1亿吨,若处置均价以3000元/吨测算,未来三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000亿元。但值得关注的是,“前几年不少企业不计成本、疯狂扫货式地进行行业并购,但去年未再出现,而且新增危险废物投资项目数量未见增加。”下一步,生态环境部还将科学评估处置能力需求的缺口,着力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
文章链接:环保在线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39546.html